【牧草名稱】
蘇丹草是一年生禾本科高梁屬草本植物,喜溫暖濕潤,耐旱力強,不耐寒、澇。種子發芽低溫度8~12℃,適溫度20~30℃。
【牧草學名】
Sorghum sudanense(Piper) Stapf.
【來源與分布】
蘇丹草原產于非洲的蘇丹高原。在歐洲、北美洲及亞洲大陸栽培廣泛。我國解放前已經引進,現南北各省均有較大面積的栽培。經多年的栽培試驗和小面積的推廣種植證明,蘇丹草是耐旱、產高、質優、適宜在氣候溫暖、干旱地區種植一年生優良牧草。
【牧草形態】
蘇丹草是禾本科高粱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須根,根系發達入土深,可達2.5米。莖直立,呈圓柱狀,高2~3米,粗0.8~2.0厘米。分蘗力強,側枝多,一般1株15~25個,多40~100個。葉7~8片,寬線形,長60厘米,寬4厘米,色深綠,表面光滑;葉鞘稍長,全包莖,無葉耳。圓錐花序,較松散,分枝細長,每節著生兩枚小穗,一無柄,為兩性花,能結實;一有柄,為雄性花,不結實。結實小穗穎厚有光澤。穎果扁卵形,籽粒全被內外稃包被,種子顏色依品種不同有黃、紫、黑之分,千粒重10~15克。
【牧草特性】
蘇丹草喜溫暖,不耐寒,種子發芽低溫度8℃,適溫度為20~25℃;幼苗遇低于3℃的溫度即受凍害或完全凍死。成株在低于12℃時生長變慢。根系強大,入土很深,能利用土壤深層的水分和營養?购的芰O強,在降雨量僅250毫米地區種植仍可獲得較高產量。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土壤均可種植,但不宜種植在沼澤土和流沙地上。對水肥反應良好。要獲高產,必須施肥灌水。對其后作,也要多施肥料保證豐產。蘇丹草宜在晚霜后播種。生育期100~120天。進入分蘗期后的整個生育過程中能不斷分蘗,而且從分蘗開始,生長速度加快,一晝夜生長5~10厘米。這期間施肥灌水可獲高產。據西北畜牧獸醫研究所1959年在武威黃羊鎮種植,在管理粗放時,每畝產青草1250千克,種子50多千克。在水肥條件好時,一年割草兩次,畝產青草3500千克,種子100多千克。
【飼用價值及利用技術】
蘇丹草抗旱能力強,能很好地適應氣候溫暖干旱地區的自然條件。分蘗期長,分蘗數量多,生長迅速,再生能力好,一年可刈割二次至三次。產量高而穩定,草質好、營養豐富,其蛋白質含量居一年生禾本科牧草之首。用于調制干草,青貯、青飼或放牧,馬、牛、羊都喜采食,也是養魚的好飼料。
【栽培技術】
蘇丹草根系發達,株體生長旺盛,需要從土壤中吸取大量的營養,因而整地要求深翻,并施足底肥,每畝有機肥料1500~2000千克。在晚霜過后地表溫度達12~14℃時即可開始下種。為保證長夏綠飼草不斷線,可于每隔20~25天播種一次。蘇丹草種子田間發芽率低,收草田每畝播種量2.5~3.0千克,收種田可減半。宜條播,收草行距30~40厘米,收種行距50厘米。一般覆土深度4~5厘米,土壤墑情差時可深達6厘米。苗期易受雜草危害,要注意中耕除草。每次刈割后,都應灌溉和追施速效氮肥。青飼或青貯以孕穗至乳熟期為宜。調制干草以抽穗期為宜。刈割留茬6~10厘米,以利再生,收種子宜在主莖的種子成熟時進行。如果等到分枝上的種子成熟才收種子,則主莖上價值高的種子早已脫落。種子成熟時穗色變黃而干燥,種粒有光澤,壓之有硬感。蘇丹草幼苗期含氰氫酸較高,以后隨生長而減少。宜在株高50~60厘米時刈割,割后稍加晾曬,而后飼喂,可避免牲畜中毒。蘇丹草種子與其他谷類種子比蛋白質含量也高,卻因含有單寧,具收斂作用,不宜作精料。但與其它谷實等量混合;仍可飼用。
【常見牧草病害】
禾草殼二孢葉斑病、禾草炭疽病、蘇丹草葉點霉病、禾草黃矮病毒病
【常見牧草蟲害】
亞洲飛蝗、寬須蟻蝗、小翅雛蝗、狹翅雛蝗、西伯利亞蝗、草原毛蟲類、粘蟲、麥長管蚜、麥二叉蚜、禾縊管蚜、意大利蝗、無網長管蚜、蠐螬、螻蛄類、金針蟲類、小地老虎、黃地老虎、大地老虎、白邊地老虎、大墊尖翅蝗、小麥皮薊馬、麥穗夜蛾、跳甲類、赤須盲蝽、葉蟬類
【經濟價值】
蘇丹草作為夏季利用的青飼料有價值。中夏生產鮮草多,可作為此時乳牛的青飼料,蘇丹草的莖葉比玉米、高粱柔軟,曬制干草也比較容易。每年刈割2—3次,留茬7—8厘米,可生產鮮草8000—10000公斤,喂肉用牛的效果和喂苜蓿、高粱干草無多大的差別,羊、魚、豬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