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一畝田兔頻道
家兔的疾病種類有百余種,但目前危害我國養兔業健康發展和經濟效益提高的主要疾病類型是群發性疾病,顧名思義群發性疾病就是指病原或病因一致,臨床癥狀、剖檢特征基本相似,群體發生的疾病總稱。目前我國家兔的群發性疾病主要有兔瘟、大腸桿菌病、魏氏梭菌病、呼吸道疾病、毛癬菌病、營養代謝病、飼料霉菌中毒、中暑等。了解這些群發性疾病的流行特點,采取科學的預防、準確診斷和有效治療等措施,是我國養兔業持續發展、獲得高產、優質、高效兔產品的重要技術手段。根據筆者多年來對兔病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實踐經驗,現把對家兔重要的群發性疾病診斷與防治體會進行介紹,以期與養兔界同仁商討,不當之處請多指教。
飼料霉菌中毒
近年來,兔場、兔群飼料霉菌中毒的報道不絕于耳,目前飼料霉菌中毒已成為危害養兔生產的主要疾病之一。
飼料霉菌中毒是指家兔采食了發霉飼料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在自然環境中,許多霉菌寄生于含淀粉的糧食、糠麩、青粗飼料上,如果溫度(28℃左右)和濕度(80%~100%)適宜,就會大量生長繁殖,有些會產生毒素,家兔采食即可引起中毒。常見的毒素有黃曲霉毒素、赤霉菌毒素等。
飼料霉菌中毒的癥狀為:精神沉郁,被毛干燥粗亂。病初食欲減退,后期廢食,消化紊亂,先便秘繼而排稀便,糞便帶黏液或血,流涎,口唇皮膚發紺。常將兩后肢的膝關節凸出于臂部兩側,呈“山”字形伏臥籠內,呼吸急促,隨后出現神經癥狀,后肢軟癱,全身麻痹。配種母兔不受孕,孕兔多流產。慢性中毒:精神沉郁,不食,腹圍膨大,觸摸腹部部,盲腸積有大量硬糞。
由于我國養兔生產(尤其是獺兔)呈現大規模發展的勢頭。規;、集約化生產方式大量涌現,帶來的問題是粗飼料短缺問題,養兔集中的地區和大型兔場尤為突出,而我國草產業尚未形成,粗飼料供需矛盾突出,有些粗飼料加工廠在蘿卜快了不洗泥的思維引導下,不能剔除掉發霉變質飼料,有的甚至把土摻入飼料中,如果采購稍有不注意,質次價高粗飼料難免會進入養兔企業、飼料加工廠,造成飼料霉菌中毒。
欣喜的是多數養殖戶已注意到這一點,精心選擇粗飼料,并給飼料中添加防霉制劑,霉菌中毒有所控制。但需注意的是防霉制劑只起一個輔助作用,重點應放在粗飼料的質量上面,同時在加工、保管等環節加以注意。
兔群一旦發生霉菌中毒首先停喂發霉飼料,用2%碳酸氫鈉溶液50~100ml灌服洗胃,然后灌服5%硫酸鈉溶液50ml,或稀糖水50ml,外加維生素C2毫升;驅⒋笏鈸v爛喂服,每兔每次2g,1日2次。10%葡萄糖50ml,加維生素C2ml,靜脈注射,每日1~2次;或氯化膽堿70ml、維生素B125mg、維生素E10mg,1次口服。
|